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鲶鱼是鲇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整个亚洲东部都有分布,中国各省均有养殖。
一、鱼池选址
进行本地塘角鱼的养殖,鱼池的建造选址至关重要,鱼池条件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日常管理,同时也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鱼池的选址应选择有水源保证、水质好、排灌水方便的房前屋后,便于日常管理,同时应尽量临近果园或种植的作物,充分发挥诱虫灯的作用。
二、鱼池建造
1、可根据地形选择下挖式建池或在地面上建池。下挖式建池利于水温的稳定师冬季保温,利于鱼类的生长,但要有有效的排水的条件。做法是挖入地下约70公分,地面上用砖砌高约50公分,整个池深为l.2米左右。地面上建池做法是在地面用砖砌起高约l.2米的池体。鱼池的面积以 l0-20平方米为宜,形状一般为长方形。
2、鱼池要设有上、不排水口。上排水口设在离池壁上沿约25-30公分处,用于预防雨季池水漫项,塘角鱼随水而逃。下排水口用于日常换水及放水捉鱼。
3、鱼池以砖体结构为佳,池壁、池底用水泥沙浆抹平滑,不漏水,注水深为0.9米左右,池底放一定数量的瓦筒、瓦坛等作人工洞穴,供塘角鱼栖息。
三、鱼池消毒
放鱼苗前,池要经消毒,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干池法,放干或抽干池水,经太阳曝晒后金池均匀撒放生石灰,每平方米面积用量75g,第一天注入新水,放置 4-5天后再换新水,再放置2-3天后即可投放鱼苗。二是带水法,每立方米池水用220g生石灰,将生石灰化浆趁热全池均匀泼酒,待生石灰毒性消失后即开始培肥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