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地下害虫必须防治

中草药地下害虫必须防治

中草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药田地下害虫为患,可直接影响中草药幼苗、植株的发育,使得药材品质变坏,产量降低。因此如何识别以及有效地防治药田地下害虫是保证药苗生长健壮,提高产量的关键。

害虫的识别及危害特点

1.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又名切根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危害为主。老熟幼虫体长37~50公分,呈灰黑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具有两条深褐色纵条纹。

该虫在1年发生3代~4代,以第1代幼虫发生集中,危害最大。4月上中旬开始出现被害症状,此虫夜间出来为害,白天钻入土中,不易被发现。常常把幼苗从地表咬断,是造成缺苗断垄的主要害虫。

2.蛴螬  蛴螬是金电甲幼虫的统称,也叫白土蚕,属鞘翅目金龟甲科。蛴螬体躯肥大,弯曲成“c”形,体壁柔软多皱纹,身体呈乳白色或黄白色,头部呈黄褐色或红褐色,腹部肥大。

蛴螬在育苗的整个过程中部进行危害,但主要取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嫩根。在施用有机肥较多时,该虫发生较多、危害严重,不仅影响药苗的生长,还造成缺苗断垄。

3.蝼蛄  蝼蛄又叫拉拉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以成虫和若虫进行危害,主要有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非洲蝼蛄体长约30公分~35公分,灰褐色,前胸背反呈卵圆形,中间有-明显的暗红色长心形凹陷斑。华北蝼蛄体长约36毫米~55毫米,黄褐色,前胸背板无明显的凹陷。

蝼蛄在4月初开始活动,昼夜出,于地表下潜行咬食种子或将嫩茎咬断。另外,蝼蛄在地下潜行常把根割断或对根造成机械损伤,危害根系,严重影响药苗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沟金针虫  沟金针虫又称土蚰蜒,属鞘翅目叩头虫科,以幼虫在土壤中危害。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30毫米,体躯细长呈扁筒形,体壁坚硬而光滑,体节宽大而长,具有黄色细毛,头部暗褐色,胸膜部背面中央有-条红纵沟,尾端分叉并稍微向上弯曲。

与《中草药地下害虫必须防治》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