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候不同特点,按其自然分布,区划为北方一作区、中原春、秋二作区,南方秋、冬二作区和西南一、二作区四个栽培区域。此外,云南还有兰季交叉种植区。
北方一作区。本区气候特点是无霜期短,约l00天-170天,气候冷凉,夏无酷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最适于马铃薯生产,但由于生产季节的限制,一年中只能一季生产。
本区范围较大,是商品薯的主产区,年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同时对种薯生产占有天时地利。本区有脱毒种薯生产最适宜的黑龙江省及西藏高原地区。区内其他地区,一般退化较轻,如能采取适时晚播、早收等提高种性的栽培措施,结合脱毒薯的新技术,是能有效地防治退化的。本区按生产季节宜以中、晚熟品种为主。
中原春、秋二作区。本区无霜期为180天-300天,大都有个酷热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天,既不利于马铃薯的越夏又不利于越冬。由于地区气候特点形成了春秋二季栽培,春播宜作商品薯生产,秋播由较高温到冷凉季节,有利于提高种性,宜作留种栽培。
本区地域,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故播种迟早不一,常用品种也不尽相同。各地要因地因时制宜,按结薯期适时安排马铃薯生长季节。第一,要把结薯期置于月平均温度15℃~21℃、日平均温度16℃-20℃之间;第二,种薯生产一般总是放在由高温到低温的秋播时期。生产薯可放在平原或半山区。其他应以中熟品种为主兼种早熟品种。本区就地留种最困难,近年来,天津蔬菜研究所利用脱毒微型薯形成了三年六代的良繁体系,正向二季作地区推广应用。
南方秋、冬二作区。本区无霜期300天-365天,属海洋性气候,夏长冬暖,四季不分明,日照短,适宜于秋冬二季种植,这是本区气候的特点。一般秋播期在10月中下旬,收获期在12月末,此期以生产商品薯为主。冬播期为1月上旬,收获期在3月上旬,一般以种薯生产为主。也可在水稻后只种一季马铃薯。本区秋、冬连作时,间隔时期短,宜选用休眠期短或易于打破休眠的品种。一季用种的地区,宜选休眠期长、能耐贮藏的中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