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鹅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散养逐步被专业化、规模化的饲养模式所替代,进而推动了种鹅业的发展。种鹅养殖需要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条件要求较高,因此,笔者就自身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浅谈一下种鹅场建设中的几个细节方面的建议。
1种鹅场性质
作为种鹅场的经营者,要明确所要建设的种鹅场性质。因为不同性质的种鹅场的饲养方式、场区规划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种鹅场主要分为原种鹅场和父母代种鹅场,其中原种鹅场多开展纯繁、育种、制种等工作,其工作量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场地面积较大;而父母代种鹅场多采取二元或多元杂交的生产方式生产商品鹅,进行销售,因而设计要求较低。
2种鹅场规划
种鹅场规划应根据鹅场规模、地形和社会环境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较大规模的鹅场建设前,应请专业的工程设计单位或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后,再找有畜牧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合作完成种鹅场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其中鹅场的规划布局可参考 ny/t 682—2003(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因其对场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场区道路、竖向设计和场区绿化的设计技术作出了详细要求。同时,由于鹅场多建于草原或草场附近,设计时应对其考虑保护与利用等问题。
3种鹅场建设
鹅场建设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区域主导风向,按照行政和职工生活区、生产管理区、孵化区、生产区、污染区的顺序安排和划分,这样不但能够管理方便,最主要是考虑了防疫等问题。
3.1总体要求
3.1.1房舍建设
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具有防寒功能的建筑结构和材料,特别是育雏鹅舍和人员居住和办公用房。以黑龙江省为例,其育雏开始的季节一般是每年的4月初,此时外界气温较低,且多变,育雏所需要的温度一般要求室温在28℃~30℃,如果保温工作做的好,不但可以提高育雏效果,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