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沙门菌病主要是沙门杆菌属中的鼠伤寒沙门杆菌和肠炎沙门杆菌所引起,但在很个别的暴发中有时也分离到鸡白痢沙氏菌,它主要是一种革兰阴性的卵圆形小杆菌。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兔沙门菌病的治疗与防治要点。
兔沙门菌病的流行特点
(1)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幼兔和怀孕25天后的母兔,发病率可高达57%。
(2)病兔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被细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3)幼兔可经子宫内或脐带感染。此外,带菌者随着内外条件的改变,也可发生内源感染。
(4)带菌隐性感染者,遇饲养管理不良等应激因素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兔沙门菌病的临床诊断
(1)潜伏期3-5天。少数病兔不出现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2)多数病兔表现腹泻,排出有泡沫的黏液性粪便,精神沉郁,体温增高,不食,渴欲增加,消瘦。
(3)母兔从阴道排出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阴道黏膜潮红、水肿,流产胎儿体弱,皮下水肿,很快死亡,孕兔常于流产后死亡,未死而康复者不易再受孕。
兔沙门菌病的治疗方法
(1)链霉素,每只兔0.1-0.2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4天;内服每只兔01-0.5克,每天2次,连用3-4天。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i0-2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庆大霉素每只兔1万-2万单位,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琥珀酰磺胺噻唑每千克体重01-0.3克,每天2-3次内服,连用3天;用诺氟沙星、环丙杀星、恩诺沙星等,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中草药验方:大蒜疗法,取大蒜充分捣烂,配制成20%的大蒜液内服,每只兔每次4-6毫升,每天2-3次,连用5天。马齿苋5克,白头翁7克,苦参6克,煎服,每天2次,连用4-5天。
兔沙门菌病的剖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