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产养殖 > 鱼病防治技术 >

鱼出血病怎么治疗 鱼出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文章主题:鱼病防治技术  文章来源:农业百科  发布时间:2022-07-11

细菌性败血症又称爆发性出血病,该病流行广、发病快、周期长、死亡率高,为淡水养殖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鱼出血病怎么治疗。

鱼出血病怎么治疗

一、鱼出血病主要症状

全年均可发病,病鱼胸鳍、背鳍、尾鳍基部及眼眶周围有明显充血现象,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有的鳞片竖起,肛门拖粘液粪便。

解剖鱼体可见腹腔内有大量红色或淡黄色腹水,胃肠道内没有食物,肠道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肝、脾、肾肿大,淤血、呈紫黑色,部分鱼可见鳔和脂肪允血和出血。

还有少数体质瘦弱的鱼无明显症状就出现死亡。

二、鱼出血病怎么预防

1、清理鱼塘

老鱼塘必须清淤过厚的淤泥会为各种病原体、寄生虫提供滋生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因此彻底清淤是预防鱼病、改善池塘环境的重要措施。

具体作法是,先排干池水,采用机械或人工清除池塘内黑色淤泥和杂草、野杂鱼,平整塘底。

池塘清淤后,最好能暴晒数天,一般于12月~翌年1月间对池塘清淤,加固堤埂,整修进排水道。

2、选择鱼种

选择健壮活泼,无病无伤的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再用10ppm~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

三、鱼出血病怎么治疗

爆发性出血病时,在泼洒外用药物的同时,应投喂药饵。

可用中草药如大青叶、板蓝根、大黄、石膏+维生素C+维生素k3粉+恩诺沙星(或甲砜霉素、氧苯尼考粉)拌饵内服,连服3天~5天不仅可以加速鱼病的好转。

同时对未感染的个体能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迅速控制疫病的蔓延。

鱼浮头的原因 鱼浮头怎么办
鱼浮头的原因 鱼浮头怎么办
鱼类浮头是对水体环境缺氧及其他不良因子的一种暂时性生理适应,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逐步加重甚至泛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鱼类浮头包括上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急救措...
鲈鱼的各种疾病防治方法
鲈鱼的各种疾病防治方法
鲈鱼抗病力较强,自然条件下不易患病。 但人工高密度养殖因其生存环境及空间发生很大变化,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疾病。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定期对养殖池塘、食台进行药物消毒,发现...
春季鱼竖鳞病和寄生虫病的症状危害与防治措施
春季鱼竖鳞病和寄生虫病的症状危害与防治措施
春季水温回升,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真菌、孢囊处于发育期,是竖鳞病和寄生虫病的高发季节。下面谈谈鱼竖鳞病和寄生虫病的症状、危害与防治措施,供参考。得了竖鳞病的病鱼...
鱼病治疗中的发现、送诊、用药问题
鱼病治疗中的发现、送诊、用药问题
在日常鱼病防治门诊工作中,笔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水产养殖户前来询病问药时,不带病鱼样品前来检查,只说有鱼死,说不清死鱼的症状,使得渔技人员无法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鱼病的预防与治疗 鱼病防治须知
鱼病的预防与治疗 鱼病防治须知
鱼病流行是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规律的,所以在每年的3月份之前,也就是鱼病流行季节开始之前就要做好防护工作,因为鱼类是生活在水里边的,有时就算是鱼生病了也很难能够发现...
草鱼出血病怎么治疗,有哪些症状?
草鱼出血病怎么治疗,有哪些症状?
1、临床症状。鹌鹑精神萎顿,羽毛蓬乱。病轻者食欲不振,下痢,排出尿酸盐及松软环状特征性粪便;病重者精神沉郁、厌食、缩颈、眼半闭、蹲坐、拉白色水样稀粪。死亡的病鹌鹑一...
鱼病的预防与治疗 鱼病发生和鱼种消毒方法
鱼病的预防与治疗 鱼病发生和鱼种消毒方法
病原体寄生在鱼苗、鱼种之后,未经消毒处理,就在鱼培放养,结果不断传播蔓延.扩大疫区。因此,防止鲩鱼发瘟最有效办法,是在放养之前,分别进行一次鱼塘和鱼种消毒,堵塞...
几项较为先进的鱼病诊断技术介绍
几项较为先进的鱼病诊断技术介绍
鱼病防治技术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病诊断技术又是鱼病防治的基础,近年来国内随着鱼病防治工作的加强,人类医学上和动物医学上的一些技术用于鱼病的诊断。鱼病诊断...
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发病症状、预防方法和措施
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发病症状、预防方法和措施
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病因比较复杂,防治困难,经病理研究分析,该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发病症状和预防措施。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
乌鳢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乌鳢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发生在乌鳢生长的各个阶段,感染后的早期不易观察到,当水温回升到18℃左右大量暴发;鱼体表出现血点,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病灶部位黑色素消退,出现灰白色,色泽暗...
高温季节利于金鱼正常生长的几点措施
高温季节利于金鱼正常生长的几点措施
夏天气温升高,天气炎热,当气温高达38℃以上、水温33℃以上时,金鱼即生长缓慢,进入夏眠状态。为了有利于金鱼正常生长,在养殖管理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勤换水,保持养殖...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