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消化道及其生理机能特点

鹿的消化道及其生理机能特点

茸鹿有34枚永久齿,齿式为0133/4033,属草食动物齿型,上颌没有切齿,下颌两侧各有四枚切齿,齿小向外倾斜而活动,有乳齿,上颌两侧各生I枚犬齿,短小呈退化状态。臼齿发达,齿冠顶面有深刻的槽纹,咀嚼时横行,具有撕碎磨细饲料的作用。唇舌很灵活,舌面上生有乳突呈刺状,具有接纳食物和舐食食盐类的作用,舌、唇、齿、垫和下切齿协同摄食。

口腔内腺体发达,除颊腺、唇腺、腭腺外,尚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分泌浆液、粘液和混合性3种唾液。其中腮腺最为发达,具有连续分泌的特点,采食及反刍期分泌加强,其唾液含有重碳酸盐和磷酸盐等缓冲物,呈现弱碱性反应。颌下腺只在饲喂时分泌。舌下腺连续分泌,但分泌量很少。其他口腔腺分泌量较大,相当于两侧腮腺的分泌量。唾液的分泌量与饲料种类及瘤胃食物量有关。采食新鲜的割禾草时,分泌量最多,而采食少量干草和充分的精料时,则分泌量最低。刚采食后,瘤胃充满时,唾液分泌量减少,而随着瘤胃食物的不断排出,唾液分泌量则逐渐增多。

鹿胃由4个室构成,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3室合称前胃,粘膜被覆着多层扁平上皮,无固有腺体,故称无腺部,而皱胃的粘膜被覆着多层柱状上皮细胞,含有消化腺,分泌酸性胃液,故称胃的有腺部。

瘤胃的容积最大,可占整个腹腔的四分之三。梅花鹿的瘤胃容量约9L,马鹿的可达25L以上。饲料中50%的干物质在瘤胃内消化分解,大部分可溶性淀粉和糖类迅速在这里消失,蛋白质也在这里被微生物分解,仅有少量的淀粉、糖类和蛋白质进入小肠。

瘤胃中共生大量细菌和原虫,日粮中70%-85%的可消化干物质,被这些微生物所消化,而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甲烷、氨。瘤胃中的微生物不仅能酵解淀粉糖类和蛋白质,而且能消化饲料中纤维素性物质,利用氨化物合成菌体蛋白及某些必要氨基酸;除此之外还能合成某些B族维生素。由此可见,瘤胃中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营养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与《鹿的消化道及其生理机能特点》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