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为什么有迟出菇或不出菇的现象(2)

白灵菇为什么有迟出菇或不出菇的现象(2)

4.养菌管理欠妥。因接种后的菌袋在室内摆叠过密,袋间不透气;或在发菌期翻堆不及时,导致菌丝严重缺氧。由于集堆过密,加之接种处于秋季,常出现气温升高,致使菌温、袋温、室温“三温”聚增,造成底层菌袋“烧菌”,有的菌丝萎缩,导致不出菇。有的翻堆次数太少,上、中、下各层菌袋受光触氧不匀,生理成熟度有差异,造成出菇时间不一致。

5.后熟培养未达标。有的菇农认为白灵菇与平菇是近缘种,在栽培方法上可仿平菇而行;因此,菌丝长满袋后就开口喷水,结果久不出菇;也有的菇农在后熟期疏于管理,室内温度太低,后熟时间延长,导致出菇期推迟;有的因室内光线直射菌袋,造成袋内水分蒸发、菌丝体脱水、菌膜增厚、养分消耗,影响后熟。要按前面讲的后熟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使白灵菇菌丝达到后熟要求。

6.催蕾控温失误。菌袋生理成熟后,还需要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才能出菇,这就是需要0-13℃的低温和变温刺激,才能促使原基形成,然后分化菇蕾。常因菌袋成熟后,未及时进棚码垛,留在室内恒温培养,延误了出菇期;也有的在菌袋进棚码垛后,由于自然气候进入冬季0℃,虽然能满足低温刺激,为了创造温差条件,有的人采取无限时蒸气加温,致使垛内菌温聚集不散而烧菌,结果成批不长菇。

菌袋生理成熟进棚码垛后,一般都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此时华北各省区自然气温已进入低温期,0℃条件已具备;但白灵菇要求10℃以上的温差,这就必须人为变温。具体做法;选择晴天上午10时,把棚顶草帘拉开,栅膜罩密;午夜掀起盖膜,让冷空气袭击,使其形成昼、夜温差达10℃以上。若白天未能达到温差要求,可采用蒸气加温,但要注意掌握一点:当棚温上升到与夜间温度相差10℃以上时,立即停止。

与《白灵菇为什么有迟出菇或不出菇的现象(2)》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