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期。多在春分(3月中下旬),海拔较高地区多在清明至谷雨期间(4月上中旬),有伏旱的地方要尽量早播,如过迟,发芽快,就会因伏旱严重减产。
播种方法。通常习惯采用点播,穴距30公分,穴深6公分上下,每穴种籽6~8粒,每亩用种4~6千克。播后亩施拌有人畜粪尿的火灰300~400千克于穴中,再覆土与地面相平。
三、田间管理
1、间苗定株。幼苗长有3~4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苗4~5株,大面积生产,如能掌握种子用量且能保障出全苗,也可以不必间苗。
2、中耕除草。通常进行三次。第一次结合间苗进行。第二次在苗高30公分上下时,浅锄,特别要注意勿伤根部。第三次在苗高50公分、植株尚未封畦前进行,注意不要弄断苗茎,并适时培土,以避免后期倒伏。
3、施肥。生长前期为提苗,应着重施氮肥,后期为促壮杆孕穗,应多施磷钾肥。第一次中耕除草时,每亩施人畜粪尿1000~1500千克,或硫酸铵l0千克。第二次中耕除草前,用火灰拌人粪尿100千克,在离植株10公分处开穴施入,中耕时覆土。第三次在开花前于根外喷施1%~3%的过磷酸钙溶液,过磷酸钙用量掌握在每亩7、5~10千克。
4、浇水。薏苡播种后如遇春旱,应及时浇水灌溉,供其发芽。拔节、孕穗和扬花期,如久晴不雨,更亦灌水,以防土壤水分不足,果粒不满,出现空壳。雨季也要注意排除积水。
5、人工辅助授粉。薏苡是风媒花,雄花少,在无风情况下,雌花未全部授粉易出现秕粒。可由两人牵绳从茎顶横拖过,摇动植株,使花粉传播到雌花上,3~5天一次,直至扬花结束为止。
6、选育优种。为防止或延缓品种的混杂、退化及黑穗病的传播,选育优种是保障高产的基础。薏苡有高秆和矮秆两个品种,矮秆种株高0、7~1、3米,分蘖较多,花期较短,结实较密,成熟较早,产量较高,适于作为种子留种,尤其是海拔较低、常遇伏旱的地区更应选择早熟的矮秆种栽培。收获前,在田间选择株型矮、生长健壮、穗多穗大、无病害的单株,单独收获,晒干扬净后贮存作种。也可选择一定面积符合株选标准的区块单收留种。对于大面积种植地区,应建立专为繁殖良种的种子田,按着留种选优种的要求,将株选得到的种子播于下年种子田,种子田收获的籽种供下年大田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