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红叶病又称黄矮病,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中南部及同类条件地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时,病田率和病株率均为100%,严重危害我国粮食作物种植与管理,必须予以高度重。
一、玉米红叶病的危害症状
苗期:植株矮化不明显,病叶自叶尖沿叶缘向下红化,质硬。个别品种感病后出现平行于叶脉的黄白色条点,呈虚线状。
成株期:植株轻度矮化,病叶自叶尖向下红化达叶片1/3~1/2处,叶基色正常,发病叶位由下而上系统发生,重病株穗小、秃顶、籽粒枇瘦甚至空秆。
二、玉米红叶病的传播途径
玉米红叶病是由小麦黄矮病毒-cdv和玉米黄矮病毒-rmv侵染所致,病毒粒体成球状。传播媒介为多种蚜虫,依次为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病毒在介体蚜虫体内为半持久性传毒,寄主范围为小麦、大麦、燕麦、青稞、谷、糜和狗尾草、画眉草、雀麦等禾草。
影响玉米红叶病的发病因素与品种和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凡种植感病品种、早春温暖、干旱和蚜虫种群数量大的年份发病严重。
三、怎样防治玉米红叶病
(1)选用抗病品种
品种间对红叶病的抗性存在差异,推广种植抗红叶病的品种是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根本措施,如丰玉1号、甘玉23号、张单379、金凯1号等。
(2)药剂防治
在蚜虫迁飞高峰期前,用杀虫剂对早春繁殖场所进行喷药灭蚜工作。减少向玉米田迁飞的蚜虫数量从而达到防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