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的意思与来历

踏青的意思与来历

踏青是古代文人对野外郊游的一种典雅表达方式。每年清明期间,寒冷逐渐远去,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出游的绝佳时候。人类最早就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与野外的绿色有一种亲近感。后来人类创造了文明,能够造房御寒,但只要春暖花开,人们就要到野外去活动。

中国人的祖先最早形成的踏青习俗并不是在清明节,而是在清明前的三月三,古人称三月三为上巳节。上巳节主要是祈求人类繁衍。到了上巳节,人们纷纷从家中走出,集体祭祀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灵,这时候也是男女相会求偶的时刻,往往两个氏族之间就是在上巳节这一天在野外相聚,互相对歌、跳舞,彼此沟通感情,于是郊外成为热闹浪漫之地。

唐代诗人崔护在清明踏青时就留下了一个感人的浪漫故事。有一年清明节,崔护游到城南庄,因口渴向一位村姑讨了一杯水喝。第二年清明崔护又来到城南庄时,那位给他水喝的姑娘却因为思念崔护而抑郁死去。崔护大为感动,写下了《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来纪念这位村姑。这种活动历经两千多年,在今天仍然盛行不衰。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不说踏青了,而是说春游。

清明时节,万物花开,春和景明,人们在祭奠先人后到野外踏青赏春,自然心情舒畅。在中国,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现在已无须通过踏青来沟通男女之间的感情,但依然保留着一家一户、三五成群、登高望远、沐浴春光、采摘杜鹃、追逐嬉戏等习俗。

有些地方,当今仍沿袭旧时踏青时插柳戴柳的风习。柳树易载易活,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人们对柳枝寄托着“青柳留春”的美好联想,用青青柳枝来象征对青春的挽留。“留青”,也就是留住了“红颜”,留住了生命。纵观古今,爱柳之人大有人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样的诗句只要从口中吟诵出来,便让人觉得柳条儿已经带着春意扑面而来。

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手中就是拿着一根柳枝,她用柳枝沾水普度众生。清明插柳还与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柳永虽然才华横溢,却一直考不上功名,得不到官府的赏识,只好替卖唱的歌女们写歌词,他死时连墓葬的费用都没有,还是仰慕他的歌女们集资为他解决了墓葬费用。每年清明节,歌女们还相邀来到他的坟前祭奠,在他的坟前插上柳枝以示纪念。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古人“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明代郭登和北宋吴惟信的诗歌,把“折柳送别”和人们游春的场面勾画得淋漓尽致。在中国人眼中,旧俗是“会族而饮,插柳于檐”清明柳是春、是画、是情丝、是思念、是生机、是坚韧、也是希望所在。

与《踏青的意思与来历》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