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重阳节是我国农历的九月初九日,这天也是中国的“老人节”。那么,你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下面我来讲一讲,同时也讲讲相关传说与传统话题。

一、重阳节的来历与传说

重阳节的来历与传说

重阳节的由来,其实是根据东汉传说。相传一个青年用菊花酒和茱萸吓走了魔,并且登到高处躲避了魔的追赶,保护了家人的安全。

因此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戴茱萸的习俗就流传下来。除了各种习俗之外,重阳节还有许多代表性的传统食物。

二、为什么说“九九重阳”

九九重阳节

在我国古代人眼里,从一到九的数字中,一三五七九属乾,为阳数;二四六八属坤,为阴数。而在十进制里,九为阳数中数字最大的数。

农历的九月初九,月份和日子相重,民间称为“重九”。九为阳教,所以重九又被称为重阳。

九九的谐音又为“久久”,于是重阳节又有了长久长寿的含义,它与人们祈求健康和长寿的期望相融,于是人们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1989年,我国正式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因此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节日。

每到这一天,各地都要组织老人外出游玩,登山临水。老人节的制定顺应了我国的伦理传统,结合了重阳节的长久长寿含义,是运用传统节日进行文化创新的典型例子。

三、中国人敬老的传统

中国人敬老的传统

中国人自古就有敬老的传统。早在尧舜禹时期文献就有了敬老的相关记载:因为舜有“事亲”的德行,人又很能干,于是尧就把帝位让给他来做。成汤时帝王也很注重尊老。

西周之后,敬老开始作为一种制度而存在。

《资治通鉴》记载:汉文帝时,下召,“八十已上,月赐肉、酒;几十已,加赐帛、絮。”唐时,享受福利待遇的老人年令下调,70岁以上的男性和75岁以上的女性,都要有一个儿子专门服侍。

唐宋时期还将敬老写进法律,凡是虐待祖父母、父母的属于“不孝”,并将“不孝”列在“十恶”当中。

明代的政策对老人也十分有利,只是待遇不如汉文帝那时高。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在他69岁生日那天举办“千叟宴”,曾邀全国70岁以上老人到北京参加宴会,规模达到1900多人。

与《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