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为食用及观赏鱼。其肉质鲜美、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易捕捞,可单养也可混养。
一、生活习性
淡水的鲳栖息在中、下水层,具集群性,能耐每升0.48毫克低氧,适宜ph值6.2~7.5。生长温度为21℃~32℃,最适生长温度是28℃~30℃。不耐低温,夏花鱼种饲养水温必须在17℃以上,杂食性。
二、人工繁殖
长江流域一般10月中下旬进行亲鱼培育,选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有余热水处建亲鱼培育池,室外池1000~15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2米,水温保持在20℃以上,放养量每1000平方米180~370千克。室内保温池面积50~200平方米,水深1~1.5米,水温保持在20℃~26℃。静水池放养密度以每立方米2~3千克为宜,有温流水条件可增加到5~7千克。
池中放养水葫芦、绿萍等,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25%,日投喂量为鱼体重1%~3%,饲料投喂在食台上。淡水白鲳最适催产水温为25℃~28℃,长江流域一般5月份进行加温催产。根据性腺发育情况,选择成熟亲鱼注射催产剂。注射一般晚上进行。注射催产剂后亲鱼体色由银白转为浅黑、雌雄鱼"咕、咕……"叫,互相追逐,此时可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受精卵放于孵化桶内孵化,孵出鱼苗经约1个多月培育成夏花鱼种。
三、养殖技术
商品鱼养殖一般采用池塘单养、池塘混养和在鱼种池中套养三种方式,其中单养管理方便、经济效益较显著。
水产品养殖技术' title='淡水白鲳高效养殖技术' src="https://img.nongyie.com/uploads/allimg/140720/11453a349-0.jpg" />
淡水白鲳高效养殖技术
一般5月底6月初室外水温达到要求时才能放养,每1000平方米水面可同时配放占总载鱼重量1/5的鲢鳙鱼,投喂量一般为鱼重的4%~6%。水温下降要及时起捕上巿。
江浙地区一般10月底后起捕或入温水保种。越冬鱼种规格大、放养成活率高、生长快,但由于越冬保种成本高,保种数量也受条件限制。成鱼塘中每100平方米可混养淡水白鲳150~300尾,在保证家鱼产量的前提下,可生产出75~150千克淡水白鲳商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