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的种植历史和对其功效的认识

甘蓝的种植历史和对其功效的认识

甘蓝为2年生草本,全体具白粉,叶片肉质肥厚,倒卵圆形或长圆形,如牡丹花瓣层层重叠,至中央形成球状,内叶呈黄白色,包于外部的叶片常为淡绿色。总状花序,春季开淡黄色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甘蓝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约有4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甘蓝入药始载于唐代《本草拾遗》,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胃益肾,通络壮骨,填补脑髓。主治胃癀疡。《本草拾遗》日:“补骨髓,利五脏六腑,利关节,通经络中结气,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壮筋骨。治黄毒,煮作菹,经宿渍色黄,和盐食之,去心下结伏气”。

甘蓝在国外也受青睐。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甘蓝能使人经常精神饱满,身心愉快。”古罗马人则相信,甘蓝可治头痛、失眠、胃病、酒醉。俄罗斯《医疗手册》记载:将甘蓝捣烂,与蛋白混合,可以治一切烫伤。甘蓝和它的种子一起煮熟,是美味饮料,喝过它以后,不论饮多么猛烈的酒,也不论多少,都不会醉。

古代的西方人将具有爽喉、开音、止咳、润肺功能的甘蓝,推崇为“天赐的良医”,“穷人的医生”。早在18世纪时,欧洲的一位内科医生布哈尔夫就将蜂蜜调入煮熟了的甘蓝菜嫩茎叶汁中治咳嗽和肺结核病,当时此药享誉医药界,被称为布哈尔夫糖浆。

与《甘蓝的种植历史和对其功效的认识》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